今天(12日)是國父孫中山先生150週年誕辰紀念日,本應是國人緬懷的日子。然而,現在執政的民進黨對創建中華民國的偉人事蹟無動於衷,實難讓人相信其效忠於中華民國的真心誠意。 在台灣開始推動民主化之後,過去國民黨倡導的國父遺教、三民主義等,均被民進黨及所謂的「進步人士」嗤之以鼻,認為是舊八股的黨國思想,轉而擁抱西方民主思潮。只為反國民黨,卻一味地拒絕符合中華傳統的國父思想,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政治鬥爭思維。 然而,探究國父思想的根源,其實與西方百年來的主流思想無分軒輊。國父就曾公開表示,他所提倡的「民族、民權、民生」三大主義,其實師出林肯總統的「民有、民治、民享」,而且他的許多政治理念不僅與西方思想亦步亦趨,也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結合,符合中國社會。若以現代角度來看,國父的民主思維依然歷久彌新,絲毫不落伍。 國父以推翻帝制為職志,為中國人民設計民主憲政的出路,並希望藉由尋求平等國際地位,進而與其他國家共同創建大同世界。不論是「建國大綱」、「實業計劃」或「三民主義」,在當年都被各國譽為進步的政治思想。更特別的是,為了紀念一代偉人,美國政府曾兩度發行有國父肖像的郵票。這是美國政府前所未有的創舉,除了傳達中美堅實友誼外,更重要的就是彰顯國父對中華民國、世界和平的巨大貢獻。 可惜的是,當前兩岸分屬不同政權,仍因政治分歧而無法攜手實現國父對恢復中國國際地位的最大心願,這應該是國父在天之靈仍然掛心的一項重要目標。 國父推翻滿清、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主要目的,除了喚起國人的民族意識外,更希望在中國人的土地上推行民主憲政,恢復中國的國際地位。 兩岸自國共內戰而分裂以來,歷經冷戰時期的軍事對峙、國際地位的轉換及冷對抗。雖然民間交流日益熱絡,但兩岸的政治歧見仍待解決,或許國父遺教是化解彼此心結的唯一橋樑。 國父從事革命時,曾三次造訪台灣,也支持當時台灣人民的反日本殖民運動。國人熟悉的蔣渭水、林獻堂等人,都尊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導師,甚至羅福星等人曾參與黃花崗起義,為中國革命而犧牲奉獻。這些都是台灣與國民革命密不可分的確切證據。 當國父於民國14年3月12日辭世時,台灣同胞無不與天地同悲,在台灣各地紛紛舉辦哀悼會,紀念偉大革命導師對中國人民的貢獻。 近年來,中共改以民族主義為號召,也尊稱孫中山先生為「革命先行者」,可見得大陸也逐漸認同國父為所有中國人的貢獻,其政治理想及治國方針是無法被抹滅的,也隨著時代演進更加令人尊崇及懷念。 作為國父革命的忠實追隨者,中國國民黨有責任繼續實現國父創建中華民國的理念,不憂讒畏譏,以兩岸人民福祉為念,與對岸共謀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。 在「台灣不能獨、大陸無法統」的關鍵時刻,兩岸應以國父精神為念,放下彼此歧見,在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」求同存異的原則上,展開恢復民族大業的協商。 兩岸不應繼續受「統獨」問題的紛擾。相反的,台海和平亟需所有中國人的耐心與智慧,在國父孫中山精神的號召下,攜手合作,尋找足以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堅實根基,開創屬於全體中國人的世紀。 【中央網路報】


arrow
arrow

    ymcmwguq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